臺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辦「戰勝癌症從食慾開始」記者會,現場公布「癌友營養飲食需求調查」,結果發現癌症患者有兩成的死因為營養不良,許多患者也曾因為營養失調,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的情況,讓療程與治療效果大打折扣。
在臺灣癌症已經連續36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,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,106年癌症死亡率更較105年提升0.4%,民眾對於癌症的預防及治療議題關注度也持續加強,不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,其實癌症死亡率不全然來自疾病本身,有兩成的癌症患者的死因是營養不良,臨床上也有許多癌症病患都曾具有營養失調的問題,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,影響癌症療程與治療效果。
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,很多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食慾不振、味覺改變與口腔黏膜受損等問題,影響到整體治療,因此營養攝取對癌症病友非常重要,好的營養的支持,病人就能接受更積極、更有利的治療方式,同時讓病人在術後復原、感染率降低或併發症的減少都有很大的幫助,最重要的是順利完成療程,增加存活率、降低再發機率以及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牙齒美白以前有個「牙齒就是藝人的命」的廣告標語。牙齒美白跟漂亮會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印象。當然,這並不侷限在演藝圈的工作。但,隨著年紀增長牙齒會變黃。另外,依據吃的食物跟喝的飲料,牙齒的著色程度也會不同。牙齒美白再加上,會讓牙齒變黃的代表性物品,咖啡、茶、咖哩、紅酒、巧克力、醬汁、番茄醬、醬油等,這些都是日常飲食生活中常吃到的東西。雖然吃完後馬上刷牙能預防牙齒變黃,但也不是每次都有辦法這麼做。如果放著牙齒變黃這件事不管,就會越來越嚴重。所以,必須盡早進行對應。
記者會上民間企業也捐贈一百份聯名鱸魚湯給基金會,協助守護癌友術後的營養健康,癌餐料理資深護理師王品喬說,治療過程產生的味嗅覺改變,讓癌症病友的飲食取向也要跟著調整,很多病人因為化療的緣故味覺喪失,有時候反而不調味他們會覺得美味,因此食物賣像與容易入口成為優先考量的因素,建議飲食優先選擇蛋白質,同時以吃得下為原則,搭配天然食材提鮮,可以用打碎煮粥的方式烹調,解決病友營養失調的問題。